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原创】童年小镇/ 文:春水长天

春水长天 金陵英语 2021-07-14

请点击蓝色字体   关注《金陵文学家》



童年小镇

 春水长天

 



曾经,有那么一座小镇,是一位懵懂少年心中最为向往的地方。那座小镇,叫北安丰,那位懵懂少年,就是几十年前的我。光阴荏苒,我童年时的那个小镇,早已幻化成一缕飘缈不定的梦。串起这缕梦境的是那段忙碌而狭长的街道;是映着树影的那昏黄的路灯;是木块在白色棒冰箱上的「嘭嘭」击打声;还有空气中弥漫着的油炸烟熏的香气……

 

我所在的小村落蒲舍离小镇有十多里远,那时乡民们把到镇上赶集称着上街。虽说不远,然只靠行船或步行,去一趟也很不易。乡民没事是不会去的。对孩子而言,能随大人一起上街,会兴奋得半夜睡不着觉,早饭顾不上吃,只顾紧跟随大人一起上路。来回步行的辛苦自不必说。只为看小镇的那个热闹,和跟在大人后面打打牙祭,回来后都能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半天。



 

我上街的次数比同伴们要多,因为外婆就在镇上。每到寒暑假,我都能到外婆家小住些时日,与转一圈就回的小伙伴们相比,自然又多了许多生活体验,这也使得我在小伙伴面前多了许多底气。

 

小镇的老街不是很长。东首是医院,坐落在街北面,从诊室到病房,一进套一进,直延伸到海沟河边。医院的后门对着一座专用码头,供接送病人用。我至今仍没搞清医院从街边大门进来到河边北门总共有多少进房子。只知道随着公路的兴起,那座码头早已废弃不用多年了。

 

医院向西不远,仍是朝南,有门脸不大的一间店,那是新华书店,我最喜欢去的地方。书店里只有一位店员,是位长着卷发衣着得体的漂亮阿姨。那时的书店不开架销售,书在橱窗里,只能看到书的封面。实在忍不住想看,只能装着想买的样子,让阿姨拿过来。自己把手放衣服上擦擦,小心接过书,装模作样的翻着。翻了一会,阿姨笑盈盈的看着我,只轻声问:「想买吗?」,见我红着脸不吱声,便轻轻的把书收回。自顾看她的书去了。

 

我一直弄不明白,喜欢往新华书店跑,是想看橱窗里的那些书封面,还是念着那位漂亮阿姨。都说红颜薄命。后来,漂亮阿姨不幸罹患重症,英年早逝。好长时间,我心里都接受不了接替阿姨位置的新店员,那位从安中转来有「吴马列」之称的古板愚夫子。

 


阿姨走了,书香之家的文脉尚存。她的儿女潇洒俊秀,都受过良好的教育,小有成就,女儿是宣传口的官员,儿子子承父业当了一名医生。

 

新华书店的对面,有一爿缝纫社。小镇没有服装厂,缝纫社是十里八乡最大的裁缝铺了。缝纫社有晏姓冯姓两位裁缝。晏裁缝机敏过人能说会道。冯裁缝跛足,行走不便。也许上天觉得亏欠于他,给了他一副白净而秀气的脸庞,外加一双十分灵巧的手。腿脚不行,活计却干得利索。

 

冯裁缝很幸运,生的儿女都像他一样漂亮,腿脚却都是很好。暑期来了,缝纫社门口的法桐树下,冯裁缝的儿子女儿拿社里的踏子门板支起来,把家中的小人书悉数搬来,排在门板上,开起了小书摊。小人书一分钱看三本,随到随看。口袋里装着从外婆那要来的二分钱,我在新华书店里过了下眼瘾,很自然的来到冯裁缝的儿子小冯的书摊坐下。用二分钱来打发夏日漫长的时光。

 

小人书不太经看,三四本下来了,看看日头还早,瞅着小冯分神的当口,我悄悄从摊上抓起一本放在膝上,这样能多看一本。小冯的法眼还真是了得,我的雕虫小技没能躲过他如炬的目光。他装着不知,在我第六本看完,准备打开偷拿来的第七本时,他笑着从我手中拿下书,言称「这本书没看头,明天再来吧,我有更好的」,木讷的我顿时红了脸,悄然起身匆匆离去。

 

炎炎夏日,无论在蒲舍还是到小镇,家乡的无名小河与海沟河就是我的浴盆,摸蚌游泳带洗澡。只是到了冬季,洗澡就很难得的了。小镇那时也有浴室,准确的说叫男浴室,没有女宾室。快过年的时候,父亲会带我上街,看看外婆,顺便到浴室泡个澡,干干净净的准备过年。

 浴室门口是任大的烟摊,玻璃下面压着几包飞马牌或大运河牌香烟装点门脸,其实以卖旱烟末为主。一脸络腮胡子的任大,嘴上叼着纸烟,目光扫视着人们蓬头垢面的走进浴室,半晌后再哼哼悠悠的容光焕发走出来。时而有口衔铜烟锅的男人走到烟摊,包上二毛钱烟末,临走时不忘倒掉烟锅里的烟灰,从任大的烟袋中挖上满满的一锅,在任大的喝斥声中打火点着,狠抽一口,吐一团烟圈心满意足转身而去。

 


靠着任大烟摊的是豆腐花摊,卖豆腐花的是个独眼老人,姓氏不详。客人来时,老人揭开锅,白如凝脂的豆腐脑在锅里冐着团团热气,老人用那古董一般的紫铜勺,从锅里轻轻挖出满满一勺来,手微微晃悠,倒入碗中,豆腐脑遂成一碗豆腐花。老人麻利的洒上蒜花、酱油、麻油,再加入切碎的萝卜干,榨菜丝,香喷喷,热腾腾,一碗喝下去,额上已沁出汗珠,脸上放出红光。

 

新华书店与浴室之间,是我姑父家的茶水炉。那个年代烧煤供应紧张,镇上居民家庭人口多,根本不够烧。纷纷到茶水炉打一分钱一壶的开水回家烧饭,以节约烧煤。姑父家的茶水炉有政府专供煤炭,形同老虎灶的茶水炉一年四季不停火,五六个大汤罐轮番开烧。姑妈忙着给街坊们带来的暖壶充水,从早到晚难得歇着。没有自来水,靠水缸贮着。几个大水缸有见空了,姑父会立即去北码头担水,把缸水补满。姑父一家不容易,一副水担,几个汤罐,承载起全家老少的生计。如此艰难的条件,能把五个儿女培养成为很有出息的人,令人钦佩。 撇开国营三大厂,小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数剧场与红瓦房。

 

剧场里面有高高的舞台,台下是一排排固定的长凳。白天这里常常举行各种会议,晚上除了文艺汇演,也会放映电影。地道战、地雷战和南征北战都是在剧场里看的。电影放映时,有小贩提篮穿梭其间,兜售五香花生米和葵花籽。看电影时除了听台词,还能听见「咯吱,咯吱」吃瓜子的声音。散场了,人们鱼贯而出,脚下能踩到一层的瓜子壳,「沙沙」作响,很是壮观。

 

红瓦房是小镇上唯一的百货商店,属国营。又高又大又长的红瓦洋房,非常气派。红瓦房里分两部分,东面部分卖食品百货、文化用品,由百货部往西走,有门通向纺织品部,那里专卖布匹与服装针织品。隔墙过道的门楣之上,高悬一幅李可染大师的山水画。记忆中的画面,那大江出峡、层林尽染的恢宏意境,已深深印刻在我童年的脑海中。

 

红瓦房向东至医院这段,街道稍宽些,两边植有高高的法桐。小镇没有菜场,街道两边的树荫下,摆满了菜蔬、瓜果、禽蛋、熟食,还有水产鱼虾等摊子,从东摆到西,拖得老长。这就是小镇的自由市场。里面有固定的摊贩,也有赶集卖农产品的农户。吆喝之声相闻,市井之气浓郁。集市贸易成了继国营、集体商业之外重要的补充部分。人们物质匮乏的日子藉以得到了相应的调剂和改善。

 

外婆家住小镇的东首,门前看到的是安丰中学那高高的围墙,和依墙蜿蜒的小小护校河。我常拿大头针弯成的鱼钩垂钓小河,半天下来也会小有收获。

 

 中学里常有琅琅书声过墙而来,夹带着操场上的嘻笑打闹声。让我对围墙那边的世界甚是向往。中学的大门一般不开,师生们进出都从旁边的传达室经过。有日我偷偷跟人遛进校园,立即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。那些我叫不出名的奇花异草,古藤缠绕的小小红桥,更有那窗明几净的苏式洋房,让小小的我大大的开了回眼界。好好的转了一大圈,我还从树上采到了一颗寄异的果子,兴奋异常的揣入兜里。回家拿给外婆看,才知是石榴。咬开了又酸又涩,没有长熟,根本不能吃。



 

 校园一游,在我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。后来那粒种子终于蓄势而发,我总算有机会来安中借读一年,圆了自己的一个梦。

 

多年以后,海沟河与塘港依然在小镇老街的西首交汇。重修后的塘港桥比原先的老桥宽了好许、高了好许。过桥进入老街,仍是那么狭窄,行人好多,再加上车辆穿行,看起来拥堵了许多。两旁的法桐大都被伐去,从西到东,只剩下两三株了。红瓦房商场早已析离成大大小小的数间门面,可染大师的那幅山水是摹本还是原作?如同那幅画的去向,已是扑朔迷离,不知所终。

 

往东再行,早年的剧场,后改建成的影剧院已不复存在,原址成了花园停车场。至于漂亮阿姨生前工作过的新华书店,早先曾变成歌舞厅,临晚引来一群红男绿女,歌舞升平,折腾到大半夜。再后来,舞厅也不景气了。改成一个小超市,惨淡经营至今。

 

我慈爱的外婆已经辞世好多好多年。安中的围墙修得更高了,那弯弯淙淙,流淌着诗意的护校河早已填没,高大的苏式洋房被夷为平地,校园里一座座新的大楼拔地而起,只有那座小小红桥依然还在,可总体的格局变了,往昔的那种灵气似乎已经不见。

 

红红绿绿的老街上,除了琳琅满目,大大小小的店铺,路边仍有油炸煎烤,炉烘笼蒸,空气中依旧弥漫着香甜的气息,细细品来,却是难寻那童年的味道。


(本文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  



作者简介:春水长天,王九如,男,60后,江苏兴化人,公司职员。业余时间喜欢看书,有感而发时写些文字,以散文、纪事为主。

 

作者风采





《金陵文学家》往期精选:



《金陵文学家》公众号原创征稿 启事

【原创】清平乐·枫叶(外二首)/ 作者:张炳全

【原创】美丽的生命如此脆弱 / 文: 赵丽丽

【原创】回 忆 / 文:随风飘悠

【原创】今夜,爱如潮涌 / 文:陈淑玲

【原创】广西大学的风吹过我家门 / 文:李春艳

【原创】《闲话<水浒>》系列之:百无一用是书生 / 文: 智者

【原创】戒烟短诗 (六首)/ 文:林平良

【原创】布达佩斯一瞥 / 文:老长不大

【原创】那一夜,我们的铁山坪  / 文:桑泡




《金陵文学家》公众号原创征稿 启事


各位朋友您好!

 

《金陵文学家》系《蘭亭文苑》的姊妹平台,创立于2017年10月5日。


鉴于《蘭亭文苑》公众号优质稿源丰富,而我们仍然坚持一日只发一篇精品美文的原则,为满足各位作者的需求特创立其姊妹平台《金陵文学家》。我们愿与诸位文友一起携手追逐我们的文学梦,打造一个纯文学性质的交流平台,给这个这喧嚣纷繁的世界默默带来一丝独特的芬芳。

 

如今的网络时代,微信公众号其实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电子期刊,她的茁壮成长需要仰赖高素质的作者群和高品味的读者群。日益壮大的高素质读者群会吸引更优质量的稿源,而优质的稿源会吸引更多品位不俗的读者群体!本公众号《金陵文学家》读者主要涵盖60后、70后、80后的知识分子群体,90后大学生群体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朋友。

 

本公众号不世俗、不媚俗,精心遴选优质稿件,着力打造一个阳春白雪式的电子文刊。故选登来稿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,一日只发一篇优质美文。

 

我们的愿望是若干年后的任何时刻,当您打开本公众号,浏览阅读我们任何时期的任何一篇文章都能给您带来精神的愉悦!

 

为此,《金陵文学家》的茁壮成长还需仰赖各位朋友的关心和呵护!

欢迎惠赐大作!欢迎关注本公众号!欢迎转发!

 

投稿邮箱

1.   605729291@qq.com (故事性散文、小说、现代诗歌类文章)

 

2.  1294585878@qq.com(哲理性、抒情唯美性散文;古诗词类文章)


3. charlesy2008@163.com (各体裁翻译类作品,来稿请附外文原文)


(翻译类作品版权问题

   1. 根据国际通行规则,一般作品版权有效期为70年,所以作者朋友选译的作品请尽可能选择1947年之前发表的作品;

   2. 当然,如果能够获得原作者或者版权所有者授权也可以;

   3. 翻译类作品的版权纠纷由译者本人承担。)


所有投稿均须为“原创首发”,文责自负。

来稿作者请同时附上作者简介和联系电话、微信号等,可以附上作者生活照、文章插图(三幅),最好是横幅的,不要带其他平台标志。


 请同时关注本公众号《金陵文学家》!


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:

 

       《金陵文学家》原创征稿 启事(关注《金陵文学家》之后可在历史消息中查看)


             祝各位朋友节日快乐阅读愉快!

  

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主编:醉卧蘭亭    





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